第二屆中國校園文學獲獎作品展
文字,似靜幽的蓮花,清麗而芬芳,若輕輕碰觸,暗香便由指間漾溢上心頭。靜靜徜徉于文字天地,可以領略到遠離塵囂、遠離名利紛爭的世外桃源的極美風光,可以聆聽到來自云水深處的曼妙梵音,聆聽到來自曠遠、來自塵世外的裊裊天籟。
“中國校園文學”期刊
培文學子,耕耘于文字間,收獲于作品中。我校初中部語文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作文比賽,戰績顯著,現就“中國校園文學”期刊的征稿作品作特別展出。本次投稿主題為:
(1)社會關愛(困難群體幫扶);
(2)青少年成長;
(3)有利于社會的發明創造;
(4)校園建設;
(5)社區建設或鄉村發展(鄉村振興);
(6)安全教育;
(7)科學教育;
(8)文化藝術體育;
(9)環境保護;
(10)動物保護;
(11)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。
征文內容須從身邊的人和事入手,表現自己想要實現的、對社會和他人有益的公益夢想,適合中小學生參與。主題可從以下任選其一,也可以自選其他公益主題。
我校參選名單及作品
我校一共11人參與本次投稿并完成相應的測試,每人獲贈一套“中國校園文學”期刊。其中文夢思同學的《它們,被遺忘在非遺遺產名錄角落》在全國中小學三千余稿件中脫穎而出,成功選入“健坤優秀公益夢想種子”作品集,被授予“致中國夢·青少年公益夢想百人獎”稱號。
以下為我校參選的名單及作品:
培文學子 文夢思
文夢思同學一直以來都是一名文學愛好者,愛閱讀,愛寫作,更愛思考,曾多次作文獲獎;學習成績優異,被學校評為“學習之星”。夢思同學說在網上看到不少博主在分享非遺技藝的視頻,但是一些很有意義的非遺視頻瀏覽量卻寥寥無幾,受眾很有限,比如上面作文中提到的“盤索里”,這個名字可能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聽到。其實,非遺技藝,一直在展示從古至今人們的智慧,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,更向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,這樣的東西應該走入尋常百姓家。
這是培文學子的心聲,更是千萬中國人的呼聲。
獲獎作品欣賞
它們,被遺忘在非遺遺產名錄角落
每當寫完作業合上書本時,我總會想到被遺忘在角落里的它們。當下熱門的短視頻平臺每天數以萬計地給人們推送大數據,但是被推送和被關注的非遺產品卻門可羅雀。一些曾經鮮為人知的傳統工藝、習俗正在慢慢展現給大眾,這些視頻有的備受關注,有的卻遭人冷落。是他們的拍攝手法不夠高超,視頻內容不夠引人入勝嗎?為什么它們不能廣泛引起人們關注呢?
當我在網絡上搜索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時,頓時覺得被拍攝出來的它們已足夠幸運。因為在非遺遺產名錄的角落,還有一些項目渴望拂去臉上的灰塵,向世人展現它們的光彩。
在第二批入選非遺的名錄中,傳統戲曲類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劇種——梆子。我在翻閱非遺遺產名錄后,才發現其中入選的有好幾種梆子,如山東梆子、河北梆子、同州梆子等。人們或許只知其一,而不知其二三。
我還翻到了一個叫“民間繡活”的項目,這個名字極具概括性,它確實也有好幾個內容。但它內容里的項目我一個也不認識,也因為它們連單獨一個項目進入非遺遺產名錄都不行,而感到些許悲哀。它們帶著希望來到非遺遺產名錄,但無人知曉的它們或許終會消亡。
下面的兩個項目它們被人熟知,但又像從未了解。
儺戲,人們聽到這個名字應該會想到猙獰可怖的面具,充滿神秘感的舞蹈。再稍微了解的人也許會知道這是一種祭祀的舞蹈,而談到它的歷史,恐怕很少有人能說得上來?!皟北臼且环N驅鬼逐疫的祭祀儀式,在民間發展的它增加了故事情節,便成了“儺戲”最原始的戲曲。但在改革開放前,它因破除封建迷信活動而被摧毀,只在少數偏僻落后山村有所保留,甚至一度被禁演。直到改革開放后才被學術界重視,并被入選第一批非遺遺產名錄名單。
盤索里,這個來自朝鮮族的民歌技法,因一首用此翻唱的韓語歌開始被更多人知曉。盤索里是一個說唱藝術,分為唱和說兩部分,以敘事為主。盤索里的歌聲雄渾有力,音調鏗鏘,聽起來振奮人心。在盤索里表演時除一位歌手外,還有一個伴奏的鼓手,他會在表演中時不時鼓勵叫好,以此激勵歌手,烘托氣氛。盤索里的經典曲目有《春香歌》《沈清歌》,也有取材于《三國演義》的《赤壁歌》。
該如何讓它們被更多人看見,我們或許可以這樣做:
(一)借品牌之力。當今品牌聯名十分盛行,我想非遺遺產也能通過與知名品牌聯名、合作的方式,借品牌之力得到進一步推廣。
(二)非遺活動進校園。相關部門組織“非遺進校園”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冷門非遺遺產走進校園,得到傳承。
(三)拍攝并宣傳好非遺紀錄片。我希望有導演能拍攝更多有關非遺的記錄片,給冷門非遺遺產一個被人熟知的機會。
當那一天真的到來時,我一定會拉上身邊的家人朋友一起支持。畢竟我不愿再看到它們被埋沒在非遺遺產名錄中。